第一,是平衡计划
一个部分是平衡(不是用于交付),而是为了配置资源,是为了更好交付的生产计划。为了交付的平衡计划,可以区分为资源计划(用于战略)、综合计划(年度大纲,用于年度预算)、S&OP(销售和运作计划,用于短期资源配置),产品的颗粒度分别为“种类”、“系列”、“品种”。
第二,是生产计划
一部分是交付,是供给(物料、能力)约束下的交付。与平衡计划不同,交期计划的产品颗粒度必然是型号,即SKU,是向客户交付的最终产成品。用于交付的计划,至少需要两个部分:其一是主计划(main planning),至少需要分为产能规划(capacity planning)、交期承诺(CTP)、主排程(Master schedule)。其二是物料需求计划(MRP),对主计划(main planning)的结果主生产计划(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进行任务分解(生产计划、委外计划、采购计划)的净需求。
生产控制的第一个任务是排程,是对订单需求的详细工艺过程、详细资源、详细物料进行详细排程,即根据销售任务-生产任务-工序任务与机台进行Pegging(匹配)并对近期(T+N天)任务进行冻结,形成完成的挂钩。
生产控制的第二个任务是物料的跟踪和控制,即进料控制。进料控制,原则上至少需要三个基本步骤:步骤一/预测和销售订单MRP下达的采购计划,步骤二/销售订单MRP下达的采购订单,步骤三/详细排程驱动的送料计划。
生产控制的第三个任务是作业计划的控制。作业计划的控制包含任务下达、执行调度、进度回顾三个基本部分。作业计划至少每天下午一次,滚动T+N的下达,即N天是顺序冻结的,下达的是第N天的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很多异常,如任务的提前完工,质量异常的暂停、作业异常的延误等等,需要在现场进行调整。为了更好地实现排程任务的进度,每天还必须进行会议的调度(回顾昨天、稽核今天、展望明天),以确保任务循环。
需要指出的是,生产计划体系必然是软件化,尤其是S&OP、主计划、MRP、详细排程这几个环节,更需要软件的支撑。所以,我相信,生产计划未来必然是:软件定义,数据驱动。
个人认为,S&OP销售与运作计划决策流程,至少需要实现四个平衡:产销、产能、产供、产品的四个平衡。要实现这四个平衡,没有算力的支持,显然很难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