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则,上线只是系统层面的一个阶段性推进,上线后才是业务验证、组织验证、功能验证、集成验证的开始,更长更艰难的挑战才刚开始。很多甲乙方的矛盾争议,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无论你是ERP、OA、HR、WMS,还是MES、CRM、SRM、集成项目。关于上线的里程碑,有几点想说的: 很多企业认为系统上线就是项目最大的成功,也意味着项目几乎接近尾声。
1、上线≠付款,上线≠自嗨。到了上线阶段,于合同而言确实已经过去大部分时间和任务,所以这个阶段设置了付款没有什么大问题。甲方需要注意的是,上线≠付款,为了验证上线的质量,可以把付款的节点设置成上线运行一个月(观测),同时规定上线≠项目组撤场。而乙方,需要注意的是上线后的几个月是问题突发期,无论什么原因立即撤场都等同于增加成本、加速甲方投诉率的行为。所以,上线≠自嗨。
2、上线=顺产,硬上=剖产。很多项目出于时间节点压力(内部考核、外部政策申报)、投入成本压力(人力、设备)、资源稳定性(即将多骨干资源离岗)等情况,按照甲方提出的某个时间点强制上线。没到时间就产出了,可不就是剖腹产嘛。甲乙两方都受罪。强制上线会导致系统测试不充、影响系统稳定性;部分功能不完善、性能差;已知问题未解决、隐患多;运维成本高、羊毛出在羊身上……信息化、数字化,不是急茬儿,稳妥一些没坏处。当然是建立在乙方确实没有能力问题的前提下。
3、甲乙方怎么做,可以最大化保证上线成功?
蓝图方案阶段很关键:合格的蓝图方案,绝不是把系统配置搬到了书面上,这是产品顾问的思维。项目经理和方案顾问但凡有些认识,需要把蓝图方案结合业务流程、管理改善、多方案下的最佳方案结合,形成的咨询式蓝图方案,这样的方案,让甲方都欲罢不能。
集成开发别忽略:很多时候,交付顺顺当当,崴泥在了开发集成环节。开发顾问对于需求的理解、代码的成熟度、集成/客开的方式等都会影响项目的平稳上线。“按下葫芦浮起瓢”的上线,往往从这个环节发现的。
上线运营要重视:上线后的一段时间,针对甲方的管理特征,以及乙方的上线成熟度分析,推出必要的运营保障措施式非常必要的。其中有一条,降低用户对上线的华丽丽期望,很重要。一旦来源于“人”的情绪,影响到上线汇报、团队和谐、问题解决动力,无异于毁于一旦。上线后是问题爆发期,问题≠失败,找准定位,逐一攻破,成功也是指日可待的。必要的加班、总结会、习惯改变等,都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