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型销售和产品型销售的差异比较大,而这些差异决定了信息化行业销售员的操守底线。
比如:
周期、决策链不同。项目型销售从线索到商机到成交再到上线验收的整个过程,项目周期长、接触角色多。而产品型销售更侧重于让终端客户和渠道商认可并购买产品,对接的是终端管理/使用者/经销商项目负责人,周期相对短、接触角色相对少、决策链短。
——>信息化行业销售员,首先具备沉得住气的特性,让自己置身导演的角色从而带动项目推进,并且具备与多类立场人员对话的能力;
专业能力侧重点不同。项目型销售经常会面对复杂的需求与问题识别场景,能够提供综合解决方案更好、但这显然很难,所以最基本的不能被甲方表象需求引导。而产品型销售则侧重于通过参数与功能方面的专业度帮助客户解决具体问题,侧重于深入了解产品特性和应用场景。
——>信息化行业销售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真实需求挖掘能力、规划能力以及集成能力,所以有些软件商把销售员岗位定义为“系统规划师”也是不无道理的。
这些是信息化行业的销售员都非常清晰的特性,具备项越多,距离大sales的间隔越短。另一个视角,我们今天更想谈的是信息化行业销售员普遍存在的极端问题——染“穷病”、粘“富瘾”。
不染“穷病”指的是:
1、对外 姿态穷:我一直和同事讲,做我们这行,礼貌与素质是要有的,但这不是“低姿态”。不是面向甲方的点头哈腰、不是面向高层的趋炎附势、不是面向明显的不被尊重而选择退让。信息化行业的服务提供的是管理改善,方案各家不一,甲方认可就是“对上眼了”,不认可那就再做反思,不必诋毁、不必卑躬屈膝,没必要。
2、对外 专业穷:很多商务型销售做不到或者瞧不上顾问式销售,然后在商务型销售道路上越走越远,时间久了把吃饭喝酒KTV当作维系客户的至上法宝,把返佣与礼物当作拿下项目的制胜关键。拒绝学习,或者并不用心学习,可能还瞧不上那些“给客户写方案、写规划、写报告的累的要死的销售”。对这类人群,我只想说,家里有矿,这种作风可以持续到老;家里没矿的,就不要学了,过了35岁你的资本价值就会逐渐衰退。3、对外 报价穷:总觉得低价就可以中标,却忽略项目选型背后的本质逻辑——需求匹配。有一些低价确实能中,前提都是方案没有问题、不会给选型人带去麻烦,不要只是学习一个“型儿”却看不到事务发展的本质。如果用产品思维去做项目的低报价,核心也是对实施团队过往经验的加总亵渎!4、对内 执行穷: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种不出果子(本职工作成绩不佳),埋怨公司的非工作时间培训、同时抱怨平台不给赋能机会,拒绝学习业绩好的销售思路、同时领导交代的任务是件件没着落,这类人往往指出公司100个不是,唯独认为就自己最苦最委屈。
5、对内 资源穷:与售前顾问高光时刻抢功、低谷时期甩锅;与实施顾问交付中期孤立行动、里程碑时期拒绝协同;与运维顾问平行工作、不能形成连接性关系。试问,公司内部资源都得不到支持配合,外部的生态资源与甲方资源,怎么可能配合好?
6、对内 骨气穷:想赚钱又放不下姿态沉淀,学了皮毛就自认为能耐足了、更新一下简历就想跳槽攀高枝;要么就是靠领导拿下的单子、放在自己的业绩台账里、就以为这些客户是自己的能耐跟下来的。最后赚了一身的“牛气”,却没有及格分的“行业气”。只值5K的身价,吹出来20K的市值。
不粘“富瘾”指的是:
1、你敢要、我就敢给的“大气”:有的客户不太懂软件市场,认为谁家的报价清单长、功能列表多,谁家的性价比就高。商务谈判环节就各种要要要,要一样的功能,要和某某家企业一样的范围。甲方不懂,作为本该专业的乙方也不懂吗?这种大气无异于饮鸩止渴,看着好像眼下的合同拿到手了,实则带给后期交付很多边界上的麻烦。
2、你敢砍、我就敢让的“富气”:采购环节的询比价很正常,只是一部分客户习惯用最低价去压技术方案最专业的厂商,有些被招投标的紧张氛围蒙蔽的软件商也是各种跳水。这就好比是要你是大家闺秀懂得琴棋书画,又希望你陪我穷困潦倒还要鼓掌叫好,要花瓶也要保温,苦的日子在后面呢,前端销售让出的每一步“富气”、都会给后端的交付带去不可估量的损失。
3、你敢不付款、我就敢撤场的“狂气”:现在很多厂商都很难,对里程碑付款、顾问参与回款考核的机制管理越来越严苛。甚至默许项目组在既定的时间收不回来款项、就勒令撤场。这种“狂气”大概也只是欺负一些相对好说话的甲方,往往忽略了客户不签字不付款的本质问题——交付质量与期望,一味的用自己的投入产出比去衡量客户方的回报行为。
4、你敢增项、我就敢加钱的“豪气”:良心说,我没见过一个0增项的项目。毕竟从投入角度看,售前阶段的需求调研都是粗犷的,与交付阶段的颗粒度相差很远。无论是需求场景的细化呈现,或者是不同岗位的系统要求、抑或是企业不同阶段的战略导向,都会导致不同时期的需求略有增项(或者说是需求细化导致的变更),一定范围内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果用“发生即谈钱”的思维处理,会不会太过功利了?5、捡了芝麻(新客)、丢了西瓜(老客)的“傻气”:江山是打下来的城池积攒,老客户的声音就是市场口碑,毕竟企业是发展的、企业里的人员也是流动的。很多乙方销售随着客户量增加,对老客户的维系质量逐渐降低,这有管理机制的问题、也有组织协同的问题,但更多还是销售员自身的问题。西瓜有西瓜的甜,芝麻有芝麻的香,平衡新老客户的情绪价值其实也是“需求规划”的实践体现。
写在最后:入了信息化行业,本身的使命就不同于产品型销售。我们一直说项目无大小,每个项目都是企业管理场景改善的重大寄托。销售角色既是导演,又是桥梁,既是前锋,又是后盾。如何创造客户价值,不只是大厂的口号,也是销售人的行为根本。不染“穷病”、不上“富瘾”,本本分分,你的客户都能感知到。